![Image](https://oss.lcweb01.cn/joomla/20231011/585b30d6c567e8bab94d9a170f99fcae.jpg)
红军东征的经过(下)
编辑:2023-10-12 17:31:53
红军东征从2月20日到5月5日,在75天时间内,转战50 余县,激战100余次,取得了彪炳史册的辉煌胜利。
郭家掌会议会址——山西省交口县境内
红军攻克襄陵县城
兑九峪大战后,国民党中央军关麟征部第二十五师先头部队由洛阳抵达灵石,商震部第三十二军第一四二师、第一四一师正向介休、灵石间开进,汤恩伯第十三军正准备从风陵渡北上。
为了揭露蒋介石、阎锡山阻拦红军东进抗日的罪行,进一步扩大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3月10日,毛泽东和彭德怀签发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再次呼吁“停止一切内战”,“一致对外”。[3]3月12日,红军总部在孝义县郭家掌(今属山西交口县)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形势与任务的报告》,指出:为了推动全国抗日高潮,我们要迅速东进,打到同蒲路、汾河流域去,威胁太原,调动敌人。坚决消灭一切阻拦我抗日去路的*分子,同时加紧扩大红军,广泛发动群众,创立根据地。会上,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就扩红和地方工作作了专题报告。
会后,东征红军改变部署,分成左中右三路大军。林彪、聂荣臻指挥的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主力为右路军,长驱南下,向临汾地区进发,扩红筹款,发动群众,并相机分兵上党,挺进河北抗日前线。彭德怀和徐海东、程子华指挥红十五军(辖第七十五师、第七十八师)为左路军,挥师北上,调动敌人。第一步相机占领文水、交城及附近地区,威逼太原;第二步相机占领岢岚、岚县为中心之各县,创立晋西北根据地,配合在神府行动的红二十八军控制黄河一段,保持同陕北根据地的联系。毛泽东率总部人员、红第七十五师一个团和红三十军及山西游击队为中路军,转战晋西。一部在叶剑英指挥下继续围困石楼,其余则在石楼、隰县、永和、交口一带牵制敌人,控制黄河渡口,维护后方交通。
右路军南下后,于17日一举突破敌汾河流域堡垒线,迅速占领灵石南关车站。接着,沿同蒲路两侧,先后围困了霍县、赵城、洪洞、临汾、浮山、曲沃各地,攻克了襄陵县城和侯马镇。并在这些地区广泛发动群众,揭露阎锡山勾结日寇进攻红军的罪行,开展扩大红军,筹集资财,建立抗日游击队、党的秘密组织和群众团体等工作。
左路军于3月18日从灵石以西地区北上,经孝义、介休、汾阳直插文水、交城地区,第七十五师一个团一度逼近太原南郊,进到晋祠。阎锡山十分恐惧,急忙调兵遣将防守太原,阻拦红军。红十五军团顺势转战,于3月26日从交城岔口镇一带出发,经静乐、娄烦镇转向晋西北的岚县、岢岚、兴县地区,随后转到临县白文镇,与3月31日从罗峪口东渡的红二十八军会师。同时,将400 余名红军伤病员安全运往河西。
中路军则“以小拒众”,与晋军4个纵队周旋,“使敌人疲于奔命”,有力地支援了左右两路军的军事行动。并在石楼、中阳、孝义、永和、隰县之间的广大地区内,开展群众工作,扩大红军,建立抗日游击队,建立地方党组织和政权。
晋西会议会址之一石楼县四江村
红军东征时参军的“山西娃娃”——王东平
五、晋西会议 ,进一步统一政治、军事战略思想
为了争取早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迅速实现对日作战,3 月21日至27日,中央政治局在石楼、交口、孝义一带连续举行扩大会议(即晋西会议)。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林育英(张浩)、彭德怀、杨尚昆等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议题及与国民党谈判的有关问题。
李克农也于会议前赶赴这一地区,向中央汇报了3月4日至5日与张学良在洛川会谈的情况。会议认为,张学良在洛川会谈的态度是诚恳的,与他作进一步的谈判,对于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很重要。会议决定,由周恩来为全权代表,立即偕李克农到延安谈判。
会议还认真“分析了华北时局,决定了争取迅速对日作战为党与红军的重要任务”。“在争取对日作战的方针下,第一期以经营山西为基本战略方针,在此种方针下,向河北、河南、绥远三省境内作战略的跳跃”,决定“以发展求巩固的原则,目前是普遍摧毁*基础,普遍发动群众,猛烈扩大红军,各个歼灭敌人”。[4]
4月1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给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任务与行动方针的指示》,重申了晋西会议的精神,决定将第一方面军全部改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第一军团改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第一路军,第十五军团改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第二路军,并在5个月内成立第三路军。在瓦窑堡会议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全党全军的政治、军事战略思想。
红军攻克吉县城
毛泽东为刘志丹烈士的题词
刘志丹
六、回师西渡与《五五通电》
正当东征红军按照晋西会议精神分兵挺进之时,蒋介石任命的“剿共”总指挥陈诚将入晋的国民党中央军编为第五、第六、第七3个纵队,开始了集中“围剿”各路红军的行动,企图封锁黄河各渡口,分别围歼各路红军于黄河以东地区。同时,强令在陕西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向延川、延长出动,捣乱抗日后方。为此,毛泽东和朱德于4月5日联合发表了《为反对卖国贼蒋介石阎锡山阻拦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捣乱抗日后方宣言》,再次重申了红军东征的目的。
4月9日,周恩来与张学良结束了延安会谈。4月11日20时,周恩来向山西前线党中央发出长电,陈述了双方谈判达成的6条口头协议,转达了张学良主张联蒋抗日的意见。
根据上述形势,东征部队开始收缩兵力,向沿河靠近。右路军由古城、汾城(今山西襄汾县)等地转进,经稷山县、新绛县 向吉县后撤,4月15日打下吉县城,俘敌保卫团稽查队等300余人,抓获县长、保卫团大队长。接着进到大宁县、蒲县、隰县地区,扫除了平渡关至清水关的黄河沿岸堡垒。
左路军经临县白文镇、圪洞镇(今属山西方山县)和中阳县的金罗镇,于4月12日在中阳县东南的三角庄与师庄之间的大石头村击溃晋军第六十六师第一九六旅,消灭其中一个团和一个炮兵营,俘敌团长郭登瀛以下官兵600余人,后转至大麦郊休整。
红二十八军经金罗镇奉命进攻中阳三交镇。4月14,军长刘志丹亲临前线,在与敌所占山头仅有一小溪之隔的一个小山包 ——鏊子圪塔观察敌情,指挥战斗,不幸被对面山头敌堡内的机枪击中胸部,壮烈牺牲。三交镇未克,红二十八军经石楼、永和之间,到达交口县康城附近,与红军总部会合。
4月中旬,蒋、阎各路军队继续向红军逼进,妄图压迫红军于黄河东岸的永和、隰县、大宁地区内一举歼灭。与此同时,陕、甘、 宁各省国民党军队也向我陕甘根据地进攻。
为了避免与处于优势的敌人决战,争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中央军委于4月22日发出《为突出封锁线或西渡给各兵团行动方针的训令》,表明了“有必要时西渡”回陕的行动方针。[5]红军各部相继向永和、大宁、隰县之间的桑壁镇、康城镇、克城镇一线集结,以一部箝制西进之敌,其余则在这一地区择要构筑工事,以保持清水关、铁罗关等渡口及必要的回旋余地于我手中。
4月25日,党中央发出《为创立全国各党各派的抗日人民阵线宣言》,再次呼吁各党各派要为抗日救国而联合起来,“创立抗日的人民阵线,以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6]
4月28日,彭德怀、毛泽东致电周恩来及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叶剑英、杨尚昆,指出:“方面军在山西作战已无顺利条件,我军决定西渡黄河。”[7]
5月2日,总部下达渡河命令。同时,组成了以张云逸为团长,宋裕和、杨至诚等为首的渡河指挥团,指挥各部西渡。
从5月2日开始,按总部直属队、两军团直属队、第十五军团主力、第二十八军、第一军团主力、第八十一师、警戒掩护部队的顺序,分批经清水关、铁罗关西渡黄河。至5月5日,全部返回陕北的延川、永坪地区。同日,以中国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发表《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再次敦促南京政府“停止内战,双方互派代表磋商抗日救亡的具体办法”,并表示我军“愿意在一个月内与所有进攻抗日红军的武装部队,实行停战议和,以达停战抗日之目的”。[8]在通电中,我党主动放弃了“卖国贼”之称呼,第一次把蒋介石、阎锡山作为可争取的对象。回师通电标志着我党政策由“抗日反蒋”向“逼蒋抗日”的转变。
红军东征胜利结束和回师通电的发表,对全国一切爱国力量是一个极大的鼓舞,由此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是真正抗日的核心力量。同时,对国民党当权者,特别是阎锡山当局,也是一个极大震动,他们不得不在抗日与降日、联共与*之间迅速作出正确的抉择。红军回师对尽快促成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实现,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3]参见《六大以来》上册。
[4]参见1936年3月28日1时《关于中央政治局讨论与决定政治军事等问题的简要内容》。
[5]参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军事文献》第3辑。
[6]参见《六大以来》上册。
[7]参见1936年5月2日《关于我军西渡黄河扩大陕甘边区》一文。
[8]参见《六大以来》上册。
红军东征的经过(下)
编辑:2023-10-12 17:31:53
红军东征从2月20日到5月5日,在75天时间内,转战50 余县,激战100余次,取得了彪炳史册的辉煌胜利。
郭家掌会议会址——山西省交口县境内
红军攻克襄陵县城
兑九峪大战后,国民党中央军关麟征部第二十五师先头部队由洛阳抵达灵石,商震部第三十二军第一四二师、第一四一师正向介休、灵石间开进,汤恩伯第十三军正准备从风陵渡北上。
为了揭露蒋介石、阎锡山阻拦红军东进抗日的罪行,进一步扩大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3月10日,毛泽东和彭德怀签发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再次呼吁“停止一切内战”,“一致对外”。[3]3月12日,红军总部在孝义县郭家掌(今属山西交口县)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形势与任务的报告》,指出:为了推动全国抗日高潮,我们要迅速东进,打到同蒲路、汾河流域去,威胁太原,调动敌人。坚决消灭一切阻拦我抗日去路的*分子,同时加紧扩大红军,广泛发动群众,创立根据地。会上,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就扩红和地方工作作了专题报告。
会后,东征红军改变部署,分成左中右三路大军。林彪、聂荣臻指挥的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主力为右路军,长驱南下,向临汾地区进发,扩红筹款,发动群众,并相机分兵上党,挺进河北抗日前线。彭德怀和徐海东、程子华指挥红十五军(辖第七十五师、第七十八师)为左路军,挥师北上,调动敌人。第一步相机占领文水、交城及附近地区,威逼太原;第二步相机占领岢岚、岚县为中心之各县,创立晋西北根据地,配合在神府行动的红二十八军控制黄河一段,保持同陕北根据地的联系。毛泽东率总部人员、红第七十五师一个团和红三十军及山西游击队为中路军,转战晋西。一部在叶剑英指挥下继续围困石楼,其余则在石楼、隰县、永和、交口一带牵制敌人,控制黄河渡口,维护后方交通。
右路军南下后,于17日一举突破敌汾河流域堡垒线,迅速占领灵石南关车站。接着,沿同蒲路两侧,先后围困了霍县、赵城、洪洞、临汾、浮山、曲沃各地,攻克了襄陵县城和侯马镇。并在这些地区广泛发动群众,揭露阎锡山勾结日寇进攻红军的罪行,开展扩大红军,筹集资财,建立抗日游击队、党的秘密组织和群众团体等工作。
左路军于3月18日从灵石以西地区北上,经孝义、介休、汾阳直插文水、交城地区,第七十五师一个团一度逼近太原南郊,进到晋祠。阎锡山十分恐惧,急忙调兵遣将防守太原,阻拦红军。红十五军团顺势转战,于3月26日从交城岔口镇一带出发,经静乐、娄烦镇转向晋西北的岚县、岢岚、兴县地区,随后转到临县白文镇,与3月31日从罗峪口东渡的红二十八军会师。同时,将400 余名红军伤病员安全运往河西。
中路军则“以小拒众”,与晋军4个纵队周旋,“使敌人疲于奔命”,有力地支援了左右两路军的军事行动。并在石楼、中阳、孝义、永和、隰县之间的广大地区内,开展群众工作,扩大红军,建立抗日游击队,建立地方党组织和政权。
晋西会议会址之一石楼县四江村
红军东征时参军的“山西娃娃”——王东平
五、晋西会议 ,进一步统一政治、军事战略思想
为了争取早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迅速实现对日作战,3 月21日至27日,中央政治局在石楼、交口、孝义一带连续举行扩大会议(即晋西会议)。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林育英(张浩)、彭德怀、杨尚昆等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议题及与国民党谈判的有关问题。
李克农也于会议前赶赴这一地区,向中央汇报了3月4日至5日与张学良在洛川会谈的情况。会议认为,张学良在洛川会谈的态度是诚恳的,与他作进一步的谈判,对于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很重要。会议决定,由周恩来为全权代表,立即偕李克农到延安谈判。
会议还认真“分析了华北时局,决定了争取迅速对日作战为党与红军的重要任务”。“在争取对日作战的方针下,第一期以经营山西为基本战略方针,在此种方针下,向河北、河南、绥远三省境内作战略的跳跃”,决定“以发展求巩固的原则,目前是普遍摧毁*基础,普遍发动群众,猛烈扩大红军,各个歼灭敌人”。[4]
4月1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给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任务与行动方针的指示》,重申了晋西会议的精神,决定将第一方面军全部改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第一军团改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第一路军,第十五军团改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第二路军,并在5个月内成立第三路军。在瓦窑堡会议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全党全军的政治、军事战略思想。
红军攻克吉县城
毛泽东为刘志丹烈士的题词
刘志丹
六、回师西渡与《五五通电》
正当东征红军按照晋西会议精神分兵挺进之时,蒋介石任命的“剿共”总指挥陈诚将入晋的国民党中央军编为第五、第六、第七3个纵队,开始了集中“围剿”各路红军的行动,企图封锁黄河各渡口,分别围歼各路红军于黄河以东地区。同时,强令在陕西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向延川、延长出动,捣乱抗日后方。为此,毛泽东和朱德于4月5日联合发表了《为反对卖国贼蒋介石阎锡山阻拦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捣乱抗日后方宣言》,再次重申了红军东征的目的。
4月9日,周恩来与张学良结束了延安会谈。4月11日20时,周恩来向山西前线党中央发出长电,陈述了双方谈判达成的6条口头协议,转达了张学良主张联蒋抗日的意见。
根据上述形势,东征部队开始收缩兵力,向沿河靠近。右路军由古城、汾城(今山西襄汾县)等地转进,经稷山县、新绛县 向吉县后撤,4月15日打下吉县城,俘敌保卫团稽查队等300余人,抓获县长、保卫团大队长。接着进到大宁县、蒲县、隰县地区,扫除了平渡关至清水关的黄河沿岸堡垒。
左路军经临县白文镇、圪洞镇(今属山西方山县)和中阳县的金罗镇,于4月12日在中阳县东南的三角庄与师庄之间的大石头村击溃晋军第六十六师第一九六旅,消灭其中一个团和一个炮兵营,俘敌团长郭登瀛以下官兵600余人,后转至大麦郊休整。
红二十八军经金罗镇奉命进攻中阳三交镇。4月14,军长刘志丹亲临前线,在与敌所占山头仅有一小溪之隔的一个小山包 ——鏊子圪塔观察敌情,指挥战斗,不幸被对面山头敌堡内的机枪击中胸部,壮烈牺牲。三交镇未克,红二十八军经石楼、永和之间,到达交口县康城附近,与红军总部会合。
4月中旬,蒋、阎各路军队继续向红军逼进,妄图压迫红军于黄河东岸的永和、隰县、大宁地区内一举歼灭。与此同时,陕、甘、 宁各省国民党军队也向我陕甘根据地进攻。
为了避免与处于优势的敌人决战,争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中央军委于4月22日发出《为突出封锁线或西渡给各兵团行动方针的训令》,表明了“有必要时西渡”回陕的行动方针。[5]红军各部相继向永和、大宁、隰县之间的桑壁镇、康城镇、克城镇一线集结,以一部箝制西进之敌,其余则在这一地区择要构筑工事,以保持清水关、铁罗关等渡口及必要的回旋余地于我手中。
4月25日,党中央发出《为创立全国各党各派的抗日人民阵线宣言》,再次呼吁各党各派要为抗日救国而联合起来,“创立抗日的人民阵线,以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6]
4月28日,彭德怀、毛泽东致电周恩来及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叶剑英、杨尚昆,指出:“方面军在山西作战已无顺利条件,我军决定西渡黄河。”[7]
5月2日,总部下达渡河命令。同时,组成了以张云逸为团长,宋裕和、杨至诚等为首的渡河指挥团,指挥各部西渡。
从5月2日开始,按总部直属队、两军团直属队、第十五军团主力、第二十八军、第一军团主力、第八十一师、警戒掩护部队的顺序,分批经清水关、铁罗关西渡黄河。至5月5日,全部返回陕北的延川、永坪地区。同日,以中国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发表《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再次敦促南京政府“停止内战,双方互派代表磋商抗日救亡的具体办法”,并表示我军“愿意在一个月内与所有进攻抗日红军的武装部队,实行停战议和,以达停战抗日之目的”。[8]在通电中,我党主动放弃了“卖国贼”之称呼,第一次把蒋介石、阎锡山作为可争取的对象。回师通电标志着我党政策由“抗日反蒋”向“逼蒋抗日”的转变。
红军东征胜利结束和回师通电的发表,对全国一切爱国力量是一个极大的鼓舞,由此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是真正抗日的核心力量。同时,对国民党当权者,特别是阎锡山当局,也是一个极大震动,他们不得不在抗日与降日、联共与*之间迅速作出正确的抉择。红军回师对尽快促成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实现,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3]参见《六大以来》上册。
[4]参见1936年3月28日1时《关于中央政治局讨论与决定政治军事等问题的简要内容》。
[5]参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军事文献》第3辑。
[6]参见《六大以来》上册。
[7]参见1936年5月2日《关于我军西渡黄河扩大陕甘边区》一文。
[8]参见《六大以来》上册。
版权所有:中共吕梁市委党史研究室
备案号:晋ICP备14007065号-1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