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https://oss.lcweb01.cn/joomla/20231011/585b30d6c567e8bab94d9a170f99fcae.jpg)
红军东征的准备
编辑:2023-10-12 17:22:24
整装待发的东征红军一部
东征命令发布后,各部队分别从甘泉、宜川、洛川及其以南地区和横山地区迅速转移到靠近黄河的永坪镇至延长地区。1月20日至24日,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的第七十五师、第八十一师分别集结临真镇、甘谷驿两地整装待命。
1月27日,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率领红十五军团的第七十八师抵达延长城。1月31日,军委在延长召开会议,毛泽东提出了“在发展中求巩固”的方针,会议还着重强调了巩固扩大陕甘根据地和扩大红军两项战略任务。
●东征部队——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
指挥机关及其领导
总司令:彭德怀
总政治委员:毛泽东
总参谋长:叶剑英
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
组织部长:黄克诚
宣传部长:陆定一
敌军部长:李 涛
民运部长:刘 晓
供给部长:叶季壮
兵站站长:杨立三
参加红军东征的部队
红一军团
军 团 长 林 彪
政治委员 聂荣臻
下辖红一师、红二师、红四师。
红十五军团
军 团 长 徐海东
政治委员 程子华
下辖第八十一师、第七十五师、第七十八师。
红二十八军
军 长 刘志丹
政治委员 宋任穷
下辖第二五〇团、第二五一团、第二五二团。
红三十军
军 长 阎红彦
政治委员 蔡树藩
下辖第二六二团、第二六三团、第二六四团。
●东征准备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组成后,立即开始东征的准备工作:
政治动员
为了更好地贯彻党中央在瓦窑堡会议所制订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新策略,“使整个部队从首长以至战斗员、事务人员都能了解这些策略和执行与以前不同的政治工作方法和方式,以保障每个任务的完成。”①总政治部对所有参加东征的干部集中进行培训,连续举办了两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训练班,学习党中央瓦窑堡会议决议和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广大干部通过学习,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2月4日,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分别签发了《东征部队政治工作训令》和《关于东征中地方工作的指示》,确定东征的“基本任务是给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的侵略以迎*击,发动山西广大民众抗日运动与抗日战争,援助全国人民的反日运动,消灭卖国贼阎锡山,扫清抗日道路”。“红军的责任是实行党的新策略,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和卖国贼头子蒋介石,把国内战争与民族战争密切联系起来。”同时,特别要求在地方工作中必须遵循三条基本方针:“一要把抗日民族革命和土地革命联合起来”;“二要在这些地方创造苏区,建立模范抗日的根据地”;“三要揭破敌人的欺骗与争取广大群众,使一切地方工作适合于党的新策略外”。
2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相继发布了《东征中敌军政治攻势的指示》、《东征中肃反工作的训令》以及各种具体规定。
为了加深红军指战员对中央各项新政策、新规定的理解,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同志在此期间还利用各种方式进行战前动员和督促检查。
2月7日,毛泽东亲临黄河岸边的铺子洼观察敌情,面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大好河山,豪情奔放,挥笔写就了气壮山河的千古名篇——《沁园春•雪》。
2月10日,毛泽东向红一军团发出电报,要求红军“政治上解释新策略,着重于对俘虏、对商人、对富农、对小地主”。并询问广大指战员对中央的策略和东征的具体政策了解如何?要使大家深刻领会,正确执行。②
2月17日,毛泽东签发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人民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东征宣言》。
2月18日,毛泽东在延长县古峪村召集红军团以上干部进步作动员,阐述了东征的三大任务:一是到外线打击阎锡山,并调动晋军4个旅的兵力,借以粉碎敌人对陕甘边区新的“围剿”;“二是配合北平“一二•九”学生抗日爱国运动和全国反内战高潮;三是壮大自己的力量,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周恩来在起草《东征胜利与我们的报告提纲中》再次重申了东征的三大任务:“一、巩固地发展和扩大抗日根据地;二、大量消灭阻拦我抗日的敌军,扩大红军;三、力求推动全国抗日运动,准备与日本侵略者作战。”③张闻天也于2月20日作了《论红一方面军的东征》的动员报告,指出“东征是苏维埃中央政府与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了实现抗日主张所必须采取的行动。发动与组织全中国抗日民族革命战争,援助与响应全中国首先是华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红一方面军的中心任务。”④
经过上述一系列的政治动员工作,使红军指战员从战略高度认识到中央新策略的正确性,坚定了渡河东征的胜利信心。
后勤工作
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央责成周恩来*负责东渡黄河的后勤准备工作,张浩、戴季英、毛泽民、阎红彦等协助周恩来工作。
他们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征调、训练水手,组织水手工会,日夜赶造船只;第二件事是在沿途设立兵站,运输粮食、军需物资和伤病员;第三件事是成立运输队,把后方的军需物资运到前方,把前方的战利品运回后方。此外,还发动妇女赶制冬装鞋袜,圆满地完成了东征的后勤准备工作。
巩固后方
为了使东征部队顺利东渡,减少后顾之忧,中央军委首先在陕甘苏区加紧部署扩大红军的工作。1935年12月30日正式发出组建红二十八军、红二十九军的指示,并积极扩充苏区各地方游击队。要求陕、甘两省所属的6个军区至少要有一个基干队、几个游击队及若干小组,担任后方留守,以打击从南北两面进犯之敌,保卫陕甘根据地。
与此同时,继续加强对东北军,西北军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统战工作。1935年12月中旬,党中央派遣红二十六军政委汪锋携毛泽东、彭德怀的亲笔信前往西安会见杨虎城。之后,双方达成了“抗日友好,互不侵犯,互派代表,帮助红军运输必要物资和掩护中共人员的往来,做抗日准备工作”等项协议。1936年1月初,我党又通过释放在直罗镇战役中被俘的东北军第六一九团团长高福源,与张学良将军对话。1月16日,高福源回到瓦窑堡,向李克农转达了张学良将军请红军派一位正式代表会谈的意图。19日,中共谈判代表李克农抵达洛川,先后两次与张学良面谈,张表示双方可各守原防,恢复通商。1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及红军高级将领二十余人联名发出《为红军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重申红军愿同他们停战,联合抗日。
经过我党的努力,陕甘根据地的军事压力有所减轻,从而为顺利东渡创造了条件。
加强河东工作
1935年12月下旬,阎红彦和毛泽民派黄石山等利用各种关系,了解晋军布防情况,并搞回了一批粮食物资。
之后,阎红彦等又约请石楼县韩家山的韩涌泉到河西报告黄河各渡口晋军的布防情况,并让韩涌泉承担了接应红军东渡的任务。红三十军渡河时,他带领游击队员在石楼、永和境内的渡口炸毁了敌人几处碉堡,接应红三十军东渡黄河,并将石楼一带的一支200余人的游击队编人了红三十军。
离石县罗家坡的刘青山曾偕红军某部政委唐太云在罗家坡。前郝家山一带宣传组织群众,并丁红军渡河前,在四海龙王庙炸毁了阎军的河防堡垒,直接配合了红军的渡河行动。
选择渡河突破口
延长会议刚刚结束,毛泽东、彭德怀立即发出在沿河侦察敌情的指示。彭德怀为了摸清敌情,亲自携电台深入无定河上下游几十里的黄河沿岸,花了7个昼夜的功夫,详细侦察敌情。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电先后率先头部队的指挥员到达黄河西岸的河西,延水关实地侦察。这样一来,不仅了解到晋军表面的工事构筑、火力火力配置,而且掌握了其纵深布防情况,根据各个部队侦察情况分析,*后确定了渡河突破口。
①参见《东征部队政治工作训令》
②参见《聂荣臻回忆录》上卷第306页
③参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史料选编》第7辑第1期
④参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军事文献》第3辑。
红军东征的准备
编辑:2023-10-12 17:22:24
整装待发的东征红军一部
东征命令发布后,各部队分别从甘泉、宜川、洛川及其以南地区和横山地区迅速转移到靠近黄河的永坪镇至延长地区。1月20日至24日,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的第七十五师、第八十一师分别集结临真镇、甘谷驿两地整装待命。
1月27日,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率领红十五军团的第七十八师抵达延长城。1月31日,军委在延长召开会议,毛泽东提出了“在发展中求巩固”的方针,会议还着重强调了巩固扩大陕甘根据地和扩大红军两项战略任务。
●东征部队——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
指挥机关及其领导
总司令:彭德怀
总政治委员:毛泽东
总参谋长:叶剑英
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
组织部长:黄克诚
宣传部长:陆定一
敌军部长:李 涛
民运部长:刘 晓
供给部长:叶季壮
兵站站长:杨立三
参加红军东征的部队
红一军团
军 团 长 林 彪
政治委员 聂荣臻
下辖红一师、红二师、红四师。
红十五军团
军 团 长 徐海东
政治委员 程子华
下辖第八十一师、第七十五师、第七十八师。
红二十八军
军 长 刘志丹
政治委员 宋任穷
下辖第二五〇团、第二五一团、第二五二团。
红三十军
军 长 阎红彦
政治委员 蔡树藩
下辖第二六二团、第二六三团、第二六四团。
●东征准备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组成后,立即开始东征的准备工作:
政治动员
为了更好地贯彻党中央在瓦窑堡会议所制订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新策略,“使整个部队从首长以至战斗员、事务人员都能了解这些策略和执行与以前不同的政治工作方法和方式,以保障每个任务的完成。”①总政治部对所有参加东征的干部集中进行培训,连续举办了两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训练班,学习党中央瓦窑堡会议决议和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广大干部通过学习,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2月4日,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分别签发了《东征部队政治工作训令》和《关于东征中地方工作的指示》,确定东征的“基本任务是给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的侵略以迎*击,发动山西广大民众抗日运动与抗日战争,援助全国人民的反日运动,消灭卖国贼阎锡山,扫清抗日道路”。“红军的责任是实行党的新策略,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和卖国贼头子蒋介石,把国内战争与民族战争密切联系起来。”同时,特别要求在地方工作中必须遵循三条基本方针:“一要把抗日民族革命和土地革命联合起来”;“二要在这些地方创造苏区,建立模范抗日的根据地”;“三要揭破敌人的欺骗与争取广大群众,使一切地方工作适合于党的新策略外”。
2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相继发布了《东征中敌军政治攻势的指示》、《东征中肃反工作的训令》以及各种具体规定。
为了加深红军指战员对中央各项新政策、新规定的理解,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同志在此期间还利用各种方式进行战前动员和督促检查。
2月7日,毛泽东亲临黄河岸边的铺子洼观察敌情,面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大好河山,豪情奔放,挥笔写就了气壮山河的千古名篇——《沁园春•雪》。
2月10日,毛泽东向红一军团发出电报,要求红军“政治上解释新策略,着重于对俘虏、对商人、对富农、对小地主”。并询问广大指战员对中央的策略和东征的具体政策了解如何?要使大家深刻领会,正确执行。②
2月17日,毛泽东签发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人民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东征宣言》。
2月18日,毛泽东在延长县古峪村召集红军团以上干部进步作动员,阐述了东征的三大任务:一是到外线打击阎锡山,并调动晋军4个旅的兵力,借以粉碎敌人对陕甘边区新的“围剿”;“二是配合北平“一二•九”学生抗日爱国运动和全国反内战高潮;三是壮大自己的力量,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周恩来在起草《东征胜利与我们的报告提纲中》再次重申了东征的三大任务:“一、巩固地发展和扩大抗日根据地;二、大量消灭阻拦我抗日的敌军,扩大红军;三、力求推动全国抗日运动,准备与日本侵略者作战。”③张闻天也于2月20日作了《论红一方面军的东征》的动员报告,指出“东征是苏维埃中央政府与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了实现抗日主张所必须采取的行动。发动与组织全中国抗日民族革命战争,援助与响应全中国首先是华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红一方面军的中心任务。”④
经过上述一系列的政治动员工作,使红军指战员从战略高度认识到中央新策略的正确性,坚定了渡河东征的胜利信心。
后勤工作
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央责成周恩来*负责东渡黄河的后勤准备工作,张浩、戴季英、毛泽民、阎红彦等协助周恩来工作。
他们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征调、训练水手,组织水手工会,日夜赶造船只;第二件事是在沿途设立兵站,运输粮食、军需物资和伤病员;第三件事是成立运输队,把后方的军需物资运到前方,把前方的战利品运回后方。此外,还发动妇女赶制冬装鞋袜,圆满地完成了东征的后勤准备工作。
巩固后方
为了使东征部队顺利东渡,减少后顾之忧,中央军委首先在陕甘苏区加紧部署扩大红军的工作。1935年12月30日正式发出组建红二十八军、红二十九军的指示,并积极扩充苏区各地方游击队。要求陕、甘两省所属的6个军区至少要有一个基干队、几个游击队及若干小组,担任后方留守,以打击从南北两面进犯之敌,保卫陕甘根据地。
与此同时,继续加强对东北军,西北军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统战工作。1935年12月中旬,党中央派遣红二十六军政委汪锋携毛泽东、彭德怀的亲笔信前往西安会见杨虎城。之后,双方达成了“抗日友好,互不侵犯,互派代表,帮助红军运输必要物资和掩护中共人员的往来,做抗日准备工作”等项协议。1936年1月初,我党又通过释放在直罗镇战役中被俘的东北军第六一九团团长高福源,与张学良将军对话。1月16日,高福源回到瓦窑堡,向李克农转达了张学良将军请红军派一位正式代表会谈的意图。19日,中共谈判代表李克农抵达洛川,先后两次与张学良面谈,张表示双方可各守原防,恢复通商。1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及红军高级将领二十余人联名发出《为红军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重申红军愿同他们停战,联合抗日。
经过我党的努力,陕甘根据地的军事压力有所减轻,从而为顺利东渡创造了条件。
加强河东工作
1935年12月下旬,阎红彦和毛泽民派黄石山等利用各种关系,了解晋军布防情况,并搞回了一批粮食物资。
之后,阎红彦等又约请石楼县韩家山的韩涌泉到河西报告黄河各渡口晋军的布防情况,并让韩涌泉承担了接应红军东渡的任务。红三十军渡河时,他带领游击队员在石楼、永和境内的渡口炸毁了敌人几处碉堡,接应红三十军东渡黄河,并将石楼一带的一支200余人的游击队编人了红三十军。
离石县罗家坡的刘青山曾偕红军某部政委唐太云在罗家坡。前郝家山一带宣传组织群众,并丁红军渡河前,在四海龙王庙炸毁了阎军的河防堡垒,直接配合了红军的渡河行动。
选择渡河突破口
延长会议刚刚结束,毛泽东、彭德怀立即发出在沿河侦察敌情的指示。彭德怀为了摸清敌情,亲自携电台深入无定河上下游几十里的黄河沿岸,花了7个昼夜的功夫,详细侦察敌情。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电先后率先头部队的指挥员到达黄河西岸的河西,延水关实地侦察。这样一来,不仅了解到晋军表面的工事构筑、火力火力配置,而且掌握了其纵深布防情况,根据各个部队侦察情况分析,*后确定了渡河突破口。
①参见《东征部队政治工作训令》
②参见《聂荣臻回忆录》上卷第306页
③参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史料选编》第7辑第1期
④参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军事文献》第3辑。
版权所有:中共吕梁市委党史研究室
备案号:晋ICP备14007065号-1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