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红军东征在山西纪略——兴县


编辑:2023-10-12 17:35:52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后,引起了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极度不安。为防红军从陕北渡河入晋,他任命其第七十一师师长杨耀芳兼任晋西警备司令,令其沿黄河东岸广修碉堡,将各渡口的船只一律停靠东岸,极力加强黄河河防。然而阎锡山的苦心经营仍然难以阻挡红军的东征行动。1936年3月下旬,刘志丹奉命率领红二十八军,配合东征红军主力作战,首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黄河西岸的沙峁头,接着全军由兴县的罗峪口地区强渡黄河,直插晋西北,攻克罗峪口。

​罗峪口位于兴县西南,是直通陕北榆林的重要渡口。周军凭借此间有利的地势和坚固的碉堡,以一个营的兵力在此固守。
  为避开敌人的火力,保证抢渡黄河天险的成功,渡河之前红军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3月下旬的一个夜晚,刘志丹率侦察人员经过多次反复观察与水下测定,首先将渡口选定在距罗峪口25公里的一段河面。这里山陡路窄,水流湍急,正是敌人容易疏忽的地方。同时,战前还对河对岸的敌情作了周密的侦察,军长刘志丹和政委宋任穷亲自登上天台山,观察罗峪口敌人的兵力部署和火力配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渡河攻坚作战方案。此外,陕北与晋西北的地下党员早有联系,他们为迎接红军东征秘密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强渡之前,红军事先通知黄家凹、桑湾村的地下党员王治礼、白桂成、王立明,星夜割断敌罗峪口驻军和兴县县政府的电话线,切断了敌人的通讯联络。渡河的当晚,王治礼等又在预定的王化滩燃起一堆柴火,向河西的红军发出讯号。红军在群众的配合下立即开始强渡,敌罗峪口守军发现红军渡河,拼命顽抗,疯*击。红军以一部分兵力在河西沙峁头掩护,以红三团二营一连自沙王坡附近乘船渡河,直达东岸,首先攻破了李家梁村北的两个中心碉堡,打掉了敌人的两挺机关枪,减弱了敌人的火力。随后红军大队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挺进,一举攻占罗峪口东岸,并由地下党员带路直取阎军在罗峪口设置的指挥所,当场击毙敌指挥官,活捉阎军数十名,其余守军纷纷投降。
  红二十八军攻占罗峪口后,共在该地住了6天。这期间,深入附近村庄广泛开展了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和扩红工作,动员了大批爱国青年加入红军。同时,在地下党员的帮助下,寻找当地医生对伤员进行及时治疗。之后,部队迅速向兴县进击。
  4月上旬,刘志丹率部沿蔚汾河向兴县进军,途中消灭了敌人的一批有生力量。驻守兴县城的敌防共保卫团团长尚学勤得知红军东进,吓得惊恐万状,立即电告阎锡山派兵增援。阎锡山接到尚学勤的电报后大为吃惊,命令驻守中阳、离石一带的第七十一师第二〇七旅旅长温玉如日夜兼程,向兴县增援。其时,徐海东率领的红十五团正转战岚县,当他们得知敌人派兵从南线阻击后,很快和刘志丹取得联系,两军在界河口会师,并决定暂时放弃进攻兴县城,取道直奔康宁镇,在曹家坡附近布下口袋阵,单等敌人进人伏击圈。
  上午9时许,温玉如率领的600余先遣队到达康宁镇。待其休息片刻,进至鹞子沟时,立遭红军的伏击包围。敌前进不得,后退无路,只好硬着头皮拼死突围。守卫在西山的红军战士,面对狗急跳墙的敌人,以密集的手榴弹回击,连续打退敌人的3次进攻,一直到下午2点多,敌人又组织了第四次突围。这次敌人分了两路进攻,一路由敌团长周森从正面用迫击炮作掩护一路由温玉如亲自指战从侧面突围。守卫在西山的红军战士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被迫撤离西山。红军指战员决心夺取敌人的炮兵阵地。经过一场激战,敌团长周森被活捉,温玉如的弟弟温玉玺被击毙。温玉如从侧面突围,乘机占据了西山高地,一看红军收拾他的炮兵连,于是又扑下山来,和红军展开了肉搏战。红军利用从敌人手中缴获的迫击炮迎*击敌人。敌死伤惨重,尸体横七竖八扔下一山坡。这时,守卫在东山上的红三团战士,在敌我混战中分出一个连的兵力,很快又抢占了西山高地。敌突围不得,只好一面龟缩在一条深沟里按兵不动,伺机反扑;一面派人到兴县城求援。驻守兴县城的敌防共保卫团团长尚学勤,早已被红军吓破了胆,他接到温玉如的告急信后,迟迟不敢出兵,温玉如只得在深夜再次组织突围。他弃马步行,乔装打扮,从一条山沟逃出了伏圈,待他清点人数,身边只剩十几名残兵,其余600多人全部歼。这次战斗,红军缴获敌战马百余匹,手榴弹数百枚,迫击炮两门,轻重机枪10余挺,步枪200余支,更重要的是还缴获了敌人晋西北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一份。
  红军曹家坡战斗所取得的胜利,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有力支持和配合。曹家坡附近几个村的地下党员战前动员群众为红军介绍地形,积极组织担架队、救护队、运输队;战斗打响后又带领群众给红军送子弹、运伤员,将食物送到阵地前。刘家庄的一个老太太听说红军打了胜仗,还把自己积存的一篮子鸡蛋煮熟送到红军战士的手中。这些都表现了兴县人民对红军的热爱,对阎锡山*统治的强烈不满。同时,红军在兴县的东征行动,也为未来抗日斗争在兴县的兴起播下了火种,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中共兴县县委党史研究室)


红军东征在山西纪略——兴县


编辑:2023-10-12 17:35:52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后,引起了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极度不安。为防红军从陕北渡河入晋,他任命其第七十一师师长杨耀芳兼任晋西警备司令,令其沿黄河东岸广修碉堡,将各渡口的船只一律停靠东岸,极力加强黄河河防。然而阎锡山的苦心经营仍然难以阻挡红军的东征行动。1936年3月下旬,刘志丹奉命率领红二十八军,配合东征红军主力作战,首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黄河西岸的沙峁头,接着全军由兴县的罗峪口地区强渡黄河,直插晋西北,攻克罗峪口。

​罗峪口位于兴县西南,是直通陕北榆林的重要渡口。周军凭借此间有利的地势和坚固的碉堡,以一个营的兵力在此固守。
  为避开敌人的火力,保证抢渡黄河天险的成功,渡河之前红军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3月下旬的一个夜晚,刘志丹率侦察人员经过多次反复观察与水下测定,首先将渡口选定在距罗峪口25公里的一段河面。这里山陡路窄,水流湍急,正是敌人容易疏忽的地方。同时,战前还对河对岸的敌情作了周密的侦察,军长刘志丹和政委宋任穷亲自登上天台山,观察罗峪口敌人的兵力部署和火力配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渡河攻坚作战方案。此外,陕北与晋西北的地下党员早有联系,他们为迎接红军东征秘密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强渡之前,红军事先通知黄家凹、桑湾村的地下党员王治礼、白桂成、王立明,星夜割断敌罗峪口驻军和兴县县政府的电话线,切断了敌人的通讯联络。渡河的当晚,王治礼等又在预定的王化滩燃起一堆柴火,向河西的红军发出讯号。红军在群众的配合下立即开始强渡,敌罗峪口守军发现红军渡河,拼命顽抗,疯*击。红军以一部分兵力在河西沙峁头掩护,以红三团二营一连自沙王坡附近乘船渡河,直达东岸,首先攻破了李家梁村北的两个中心碉堡,打掉了敌人的两挺机关枪,减弱了敌人的火力。随后红军大队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挺进,一举攻占罗峪口东岸,并由地下党员带路直取阎军在罗峪口设置的指挥所,当场击毙敌指挥官,活捉阎军数十名,其余守军纷纷投降。
  红二十八军攻占罗峪口后,共在该地住了6天。这期间,深入附近村庄广泛开展了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和扩红工作,动员了大批爱国青年加入红军。同时,在地下党员的帮助下,寻找当地医生对伤员进行及时治疗。之后,部队迅速向兴县进击。
  4月上旬,刘志丹率部沿蔚汾河向兴县进军,途中消灭了敌人的一批有生力量。驻守兴县城的敌防共保卫团团长尚学勤得知红军东进,吓得惊恐万状,立即电告阎锡山派兵增援。阎锡山接到尚学勤的电报后大为吃惊,命令驻守中阳、离石一带的第七十一师第二〇七旅旅长温玉如日夜兼程,向兴县增援。其时,徐海东率领的红十五团正转战岚县,当他们得知敌人派兵从南线阻击后,很快和刘志丹取得联系,两军在界河口会师,并决定暂时放弃进攻兴县城,取道直奔康宁镇,在曹家坡附近布下口袋阵,单等敌人进人伏击圈。
  上午9时许,温玉如率领的600余先遣队到达康宁镇。待其休息片刻,进至鹞子沟时,立遭红军的伏击包围。敌前进不得,后退无路,只好硬着头皮拼死突围。守卫在西山的红军战士,面对狗急跳墙的敌人,以密集的手榴弹回击,连续打退敌人的3次进攻,一直到下午2点多,敌人又组织了第四次突围。这次敌人分了两路进攻,一路由敌团长周森从正面用迫击炮作掩护一路由温玉如亲自指战从侧面突围。守卫在西山的红军战士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被迫撤离西山。红军指战员决心夺取敌人的炮兵阵地。经过一场激战,敌团长周森被活捉,温玉如的弟弟温玉玺被击毙。温玉如从侧面突围,乘机占据了西山高地,一看红军收拾他的炮兵连,于是又扑下山来,和红军展开了肉搏战。红军利用从敌人手中缴获的迫击炮迎*击敌人。敌死伤惨重,尸体横七竖八扔下一山坡。这时,守卫在东山上的红三团战士,在敌我混战中分出一个连的兵力,很快又抢占了西山高地。敌突围不得,只好一面龟缩在一条深沟里按兵不动,伺机反扑;一面派人到兴县城求援。驻守兴县城的敌防共保卫团团长尚学勤,早已被红军吓破了胆,他接到温玉如的告急信后,迟迟不敢出兵,温玉如只得在深夜再次组织突围。他弃马步行,乔装打扮,从一条山沟逃出了伏圈,待他清点人数,身边只剩十几名残兵,其余600多人全部歼。这次战斗,红军缴获敌战马百余匹,手榴弹数百枚,迫击炮两门,轻重机枪10余挺,步枪200余支,更重要的是还缴获了敌人晋西北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一份。
  红军曹家坡战斗所取得的胜利,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有力支持和配合。曹家坡附近几个村的地下党员战前动员群众为红军介绍地形,积极组织担架队、救护队、运输队;战斗打响后又带领群众给红军送子弹、运伤员,将食物送到阵地前。刘家庄的一个老太太听说红军打了胜仗,还把自己积存的一篮子鸡蛋煮熟送到红军战士的手中。这些都表现了兴县人民对红军的热爱,对阎锡山*统治的强烈不满。同时,红军在兴县的东征行动,也为未来抗日斗争在兴县的兴起播下了火种,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中共兴县县委党史研究室)


版权所有:中共吕梁市委党史研究室
备案号:
晋ICP备14007065号-1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集团

版权所有:中共吕梁市委党史研究室(吕梁市地方志研究室)         
 监督电话:0358-8222182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备案号:
晋ICP备14007065号-1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