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市委史志研究室副主任、市“两志”编委会总纂室主任王三伟参加“西北革命策源地的生成、历史与经验”学术研讨会


编辑:2024-08-15 14:19:47


2024年8月9日-12日

市委史志研究室副主任、市“两志”编委会总纂室主任王三伟一行3人

应邀参加了由教育部高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

“四史”教育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

榆林学院、榆林市委党史研究室

举办的“西北革命策源地的生成

历史与经验”学术研讨会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

国内知名高校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163727

80429
图片


            西 北 革 命 策 源 地

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是一所红色历史底蕴深厚的学校。学校创建于1923年,原名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24年夏,中国共产党员、西北革命的播火者、著 名的人民教育家李子洲任校长。当年初冬,西北第一个中共组织在此创建,学校成为西北革命的策源地。西北革命策源地的诞生,不仅奠定了西北地区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基石,更为陕北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革命武装在陕北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人才、组织、武装及群众基础,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毛泽东为绥师学生题词“奋斗”,习仲勋为绥师题词“革命英才的摇篮”,校友齐心为绥师题词“西北革命策源地”

1585743

· 西北革命策源地 ·


在研讨中,市委史志研究室副主任、市“两志”编委会总纂室主任王三伟作了题为“吕梁在西北革命胜利中的地位和贡献”的主题发言。

吕梁是黄河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吕梁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吕梁同榆林一样,同为革命老区,红色圣地。谈到西北革命根据地,就不得不谈及吕梁。

吕梁是山西省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共地方组织zui早的地区之一。

吕梁是山西省第一支工农武装的诞生地。1931年5月上旬,中共山西特委在隰县辛庄村(今属吕梁市交口县)创建了山西第一支工农武装——中国工农红军西北游击大队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简称晋西游击队)。同年9月,晋西游击队奉命西渡黄河与陕北红军汇合,不久成为红26军的骨干力量,为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73876

80429



       吕梁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1936年2月20日,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1.3万余人东渡黄河,转战山西,在历时75天的东征战役中、足涉山西53县及吕梁各县。在吕梁扩红3000余人,筹款30余万元,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播撒了革命火种


354077

· 西北军工烈士塔 ·


       抗日战争全 面爆发后,以吕梁为腹心地区的晋绥边区抗日根据地是党在华北敌后zui早建立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是华北敌后抗日的重要战略支点和重要战场。1943年11月,晋绥行署成立后,以晋绥冠名的晋绥边区抗日根据地正式形成。吕梁作为晋绥边区党政军首府所在地、晋绥边区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地区,英雄的吕梁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密切配合八路军主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以及国民党顽固势力,前赴后继,用血肉之躯构筑了保卫陕甘宁边区的钢铁屏障和党中央联络华北、华中、华南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枢纽和交通要道;要人出人、要物出物,成为陕甘宁边区的后勤保障基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替代的、不可磨灭的功绩!


132352

· 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 ·

185244

·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旧址 ·


       全 面内战爆发后,以吕梁为腹心地区的晋绥解放区成为党中央实施战略转移的重要依托地、实践地,为保卫陕甘宁边区,支援西北战场,推动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发动吕梁战役和汾孝战役,迟滞了国民党军队对延安的进攻。出兵西北战场,为保卫党中央,确保西北战场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以叶剑英、杨尚昆为首的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在吕梁驻扎一年,发挥了中央参谋部、后勤部的作用,并指导了土改工作。此间,贺龙、习仲勋、林伯渠率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中共中央西北局、陕甘宁边区政府入驻吕梁,整合了陕甘宁、晋绥两区力量,实现了党政军的有机统一,为全力支援并夺取西北战场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正如习仲勋所说:“抗战以来我们这两个地区便紧密的联结在一起,四七年以后更是实际上完全成为一体。“可以说,当时没有晋绥边区的支援,就没有西北战场的胜利。”


吕梁与榆林唇齿相依,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希望下一步吕梁与榆林在红色文化挖掘、研究、保护、开发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市委史志研究室副主任、市“两志”编委会总纂室主任王三伟参加“西北革命策源地的生成、历史与经验”学术研讨会


编辑:2024-08-15 14:19:47


2024年8月9日-12日

市委史志研究室副主任、市“两志”编委会总纂室主任王三伟一行3人

应邀参加了由教育部高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

“四史”教育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

榆林学院、榆林市委党史研究室

举办的“西北革命策源地的生成

历史与经验”学术研讨会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

国内知名高校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163727

80429
图片


            西 北 革 命 策 源 地

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是一所红色历史底蕴深厚的学校。学校创建于1923年,原名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24年夏,中国共产党员、西北革命的播火者、著 名的人民教育家李子洲任校长。当年初冬,西北第一个中共组织在此创建,学校成为西北革命的策源地。西北革命策源地的诞生,不仅奠定了西北地区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基石,更为陕北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革命武装在陕北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人才、组织、武装及群众基础,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毛泽东为绥师学生题词“奋斗”,习仲勋为绥师题词“革命英才的摇篮”,校友齐心为绥师题词“西北革命策源地”

1585743

· 西北革命策源地 ·


在研讨中,市委史志研究室副主任、市“两志”编委会总纂室主任王三伟作了题为“吕梁在西北革命胜利中的地位和贡献”的主题发言。

吕梁是黄河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吕梁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吕梁同榆林一样,同为革命老区,红色圣地。谈到西北革命根据地,就不得不谈及吕梁。

吕梁是山西省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共地方组织zui早的地区之一。

吕梁是山西省第一支工农武装的诞生地。1931年5月上旬,中共山西特委在隰县辛庄村(今属吕梁市交口县)创建了山西第一支工农武装——中国工农红军西北游击大队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简称晋西游击队)。同年9月,晋西游击队奉命西渡黄河与陕北红军汇合,不久成为红26军的骨干力量,为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73876

80429



       吕梁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1936年2月20日,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1.3万余人东渡黄河,转战山西,在历时75天的东征战役中、足涉山西53县及吕梁各县。在吕梁扩红3000余人,筹款30余万元,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播撒了革命火种


354077

· 西北军工烈士塔 ·


       抗日战争全 面爆发后,以吕梁为腹心地区的晋绥边区抗日根据地是党在华北敌后zui早建立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是华北敌后抗日的重要战略支点和重要战场。1943年11月,晋绥行署成立后,以晋绥冠名的晋绥边区抗日根据地正式形成。吕梁作为晋绥边区党政军首府所在地、晋绥边区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地区,英雄的吕梁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密切配合八路军主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以及国民党顽固势力,前赴后继,用血肉之躯构筑了保卫陕甘宁边区的钢铁屏障和党中央联络华北、华中、华南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枢纽和交通要道;要人出人、要物出物,成为陕甘宁边区的后勤保障基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替代的、不可磨灭的功绩!


132352

· 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 ·

185244

·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旧址 ·


       全 面内战爆发后,以吕梁为腹心地区的晋绥解放区成为党中央实施战略转移的重要依托地、实践地,为保卫陕甘宁边区,支援西北战场,推动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发动吕梁战役和汾孝战役,迟滞了国民党军队对延安的进攻。出兵西北战场,为保卫党中央,确保西北战场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以叶剑英、杨尚昆为首的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在吕梁驻扎一年,发挥了中央参谋部、后勤部的作用,并指导了土改工作。此间,贺龙、习仲勋、林伯渠率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中共中央西北局、陕甘宁边区政府入驻吕梁,整合了陕甘宁、晋绥两区力量,实现了党政军的有机统一,为全力支援并夺取西北战场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正如习仲勋所说:“抗战以来我们这两个地区便紧密的联结在一起,四七年以后更是实际上完全成为一体。“可以说,当时没有晋绥边区的支援,就没有西北战场的胜利。”


吕梁与榆林唇齿相依,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希望下一步吕梁与榆林在红色文化挖掘、研究、保护、开发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版权所有:中共吕梁市委党史研究室
备案号:
晋ICP备14007065号-1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集团

版权所有:中共吕梁市委党史研究室(吕梁市地方志研究室)         
 监督电话:0358-8222182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备案号:
晋ICP备14007065号-1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