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吕梁市委史志研究室吕梁学院艺术系座谈讨论《吕梁山大合唱》的时代价值


编辑:2023-11-05 22:00:00

马可

马可是我国著 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在歌曲、歌剧、管弦乐、戏曲音乐、电影音乐等方面创作了600余首(部)音乐作品,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作有歌曲《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等。其中,由马可谱曲,周军、尚澄秋作词的《吕梁山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秋冬,由《吕梁礼赞》《吕梁牧歌》《吕梁山下》《老百姓总动员》《吕梁情歌》《吕梁山的呼声》《保卫吕梁山》七首歌曲组成。这些歌曲音调是从生活中吸取、提炼而成,音乐形象质朴、鲜明,易于理解,易于歌唱。热情歌颂了吕梁山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善良的劳动人民,讴歌了处于八路军战斗前线的吕梁山人民群众同仇敌忾、抗击日寇的不屈意志,是一部反映吕梁山人民生活、斗争的生动画卷。    

474768

马可先生创作手稿

259134

《吕梁山大合唱》编印本

座谈中,成国栋、李晋中、张宏安等老师详细介绍了《吕梁山大合唱》的排练缘起和演出过程。《吕梁山大合唱》的创作,迄今已八十多年,但一直未能完整地呈现和演出,是一个巨大的遗憾。2020年12月,李晋东老师在拜访已故国家一级作曲家一级指挥、山西省歌舞剧院指挥、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合唱协会名誉会长张子龙先生时,张先生提示吕梁人应研究挖掘马可的《吕梁山大合唱》和郑律成的《八路军大合唱》,“这是吕梁地区的重要遗产,现在开发挖掘,是山西的责任,也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这在全国也是没有的文化遗产。”受张老师重托,李晋东等老师立即展开了收集工作。经多方努力,在马可女儿马海莹教授和相关院校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到2021年3月份,终于第一次完整地将该作品收集整理完成。当年7月完成了《吕梁山大合唱》七首作品钢琴伴奏的创作。2021年底初步完成通过《吕梁山大合唱》排演。2022年以来吕梁学院艺术系将《吕梁山大合唱》纳入音乐学专业合唱课教学计划,成为必唱曲目。

9f7583c0fb3dc22d4f89ea91ea533723.png5ff1207e6955103eb0f7d9cc7cf9b9aa.pngcf8196bd861be9ffb592a2e044b4914b.png
95eb509c1582dacb8babf699319329a2.png201bd68fe80a7cc65a42d5c891d6e55e.png59a4893ef8df724913d0226ff338e626.png
318744286513278601

《吕梁山大合唱》马可手稿

71364

408991

座谈会上,大家谈到,山西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是红色文化的富集地。《吕梁山大合唱》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反映吕梁风情与生活斗争场景的大合唱作品,是吕梁重要的革命文化遗产,是吕梁重要的文化地标。到目前为止,除了《吕梁山大合唱》外,尚没有一首以山西地域名称为精神符号的大合唱作品。《吕梁山大合唱》是山西革命音乐的符号,也将会成为吕梁的音乐名片。衷心感谢吕梁学院艺术系各位老师用心用情用功挖掘整理、排练演出《吕梁山大合唱》,让人民群众通过这个小切口和解码器,了解了抗日战争时期吕梁人民群众的生活、斗争风貌,对新时代弘扬吕梁精神、宣传英雄吕梁、赓续红色根脉作出了积极努力,为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将文艺产品挖掘和文化挖掘同步结合,专业部门的演练要拓展思路,和地方文化品牌相结合,院地加强联系,打造宣传吕梁形象新的方式。文艺是zui直接的轻骑兵,一定要用文化开路,专业培养和地方文化团队相结合树立吕梁品牌形象。

座谈后,大家还参观了吕梁学院举办的“吕梁精神教育展”。

吕梁市委史志研究室吕梁学院艺术系座谈讨论《吕梁山大合唱》的时代价值


编辑:2023-11-05 22:00:00

马可

马可是我国著 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在歌曲、歌剧、管弦乐、戏曲音乐、电影音乐等方面创作了600余首(部)音乐作品,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作有歌曲《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等。其中,由马可谱曲,周军、尚澄秋作词的《吕梁山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秋冬,由《吕梁礼赞》《吕梁牧歌》《吕梁山下》《老百姓总动员》《吕梁情歌》《吕梁山的呼声》《保卫吕梁山》七首歌曲组成。这些歌曲音调是从生活中吸取、提炼而成,音乐形象质朴、鲜明,易于理解,易于歌唱。热情歌颂了吕梁山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善良的劳动人民,讴歌了处于八路军战斗前线的吕梁山人民群众同仇敌忾、抗击日寇的不屈意志,是一部反映吕梁山人民生活、斗争的生动画卷。    

474768

马可先生创作手稿

259134

《吕梁山大合唱》编印本

座谈中,成国栋、李晋中、张宏安等老师详细介绍了《吕梁山大合唱》的排练缘起和演出过程。《吕梁山大合唱》的创作,迄今已八十多年,但一直未能完整地呈现和演出,是一个巨大的遗憾。2020年12月,李晋东老师在拜访已故国家一级作曲家一级指挥、山西省歌舞剧院指挥、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合唱协会名誉会长张子龙先生时,张先生提示吕梁人应研究挖掘马可的《吕梁山大合唱》和郑律成的《八路军大合唱》,“这是吕梁地区的重要遗产,现在开发挖掘,是山西的责任,也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这在全国也是没有的文化遗产。”受张老师重托,李晋东等老师立即展开了收集工作。经多方努力,在马可女儿马海莹教授和相关院校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到2021年3月份,终于第一次完整地将该作品收集整理完成。当年7月完成了《吕梁山大合唱》七首作品钢琴伴奏的创作。2021年底初步完成通过《吕梁山大合唱》排演。2022年以来吕梁学院艺术系将《吕梁山大合唱》纳入音乐学专业合唱课教学计划,成为必唱曲目。

9f7583c0fb3dc22d4f89ea91ea533723.png5ff1207e6955103eb0f7d9cc7cf9b9aa.pngcf8196bd861be9ffb592a2e044b4914b.png
95eb509c1582dacb8babf699319329a2.png201bd68fe80a7cc65a42d5c891d6e55e.png59a4893ef8df724913d0226ff338e626.png
318744286513278601

《吕梁山大合唱》马可手稿

71364

408991

座谈会上,大家谈到,山西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是红色文化的富集地。《吕梁山大合唱》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反映吕梁风情与生活斗争场景的大合唱作品,是吕梁重要的革命文化遗产,是吕梁重要的文化地标。到目前为止,除了《吕梁山大合唱》外,尚没有一首以山西地域名称为精神符号的大合唱作品。《吕梁山大合唱》是山西革命音乐的符号,也将会成为吕梁的音乐名片。衷心感谢吕梁学院艺术系各位老师用心用情用功挖掘整理、排练演出《吕梁山大合唱》,让人民群众通过这个小切口和解码器,了解了抗日战争时期吕梁人民群众的生活、斗争风貌,对新时代弘扬吕梁精神、宣传英雄吕梁、赓续红色根脉作出了积极努力,为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将文艺产品挖掘和文化挖掘同步结合,专业部门的演练要拓展思路,和地方文化品牌相结合,院地加强联系,打造宣传吕梁形象新的方式。文艺是zui直接的轻骑兵,一定要用文化开路,专业培养和地方文化团队相结合树立吕梁品牌形象。

座谈后,大家还参观了吕梁学院举办的“吕梁精神教育展”。

版权所有:中共吕梁市委党史研究室
备案号:
晋ICP备14007065号-1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集团

版权所有:中共吕梁市委党史研究室(吕梁市地方志研究室)         
 监督电话:0358-8222182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备案号:
晋ICP备14007065号-1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