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
编辑:2023-10-20 14:09:20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广场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吕梁市兴县蔡家崖乡蔡家崖村。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大厅雕塑“屏障之魂”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的主体建筑原为晋西北*开明士绅、爱国民主人士牛友兰先生的故居和私家花园。该馆由上下两个院子组成,建筑物主要是石拱窑洞、砖包大门、起脊瓦房等,充分体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西北地方民居特色。
纪念馆一角
1940年1月晋西事变后,中共中央军委副参谋长滕代远和晋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政委关向应等人,在岚县史家庄召开了晋西北军政民高干会议,决定成立山西省政府第二游击区行政公署(1941年8月1日改称晋西北行政公署)。提议由国民党元老、抗日爱国将领、山西新军暂编第一师师长、晋西北山西新军总指挥续范亭担任行署主任,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负责人牛荫冠担任副主任,责成续范亭、牛荫冠、刘岱峰负责筹备召开晋西北各界人士代表会议。
馆内洛川会议旧址景观再现
晋西北行政公署(后改称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在蔡家崖村建立以后,组建西北农民银行,发动边区军民开展大生产、纺纱织布运动,同时狠抓民主建政工作,召开各界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人民群众满意的干部,加强了基层政权的组织建设,把基层政权的根基牢牢扎根在群众中。
馆内“英烈墙”与“文电墙”
1941年8月,晋西北军区司令部(后改称晋绥军区司令部)进驻牛家大院,在这里驻扎了8年,指挥过晋西北*的田家会战斗、小善畔战斗、甄家庄战斗、阳会崖战斗,为抗击日军,保卫晋西北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重大贡献。
纪念馆一角
1942年5月2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成立中共晋绥分局的通知》,经过筹备改组,于同年8月正式组建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关向应任书记,林枫任副书记(后任代理书记、书记)。晋西北军政委员会同时撤销,晋西北军区司令部改称为晋绥军区司令部,贺龙任司令员,续范亭为副司令员,关向应任政委,周士第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张平化任政治部副主任。晋绥军区司令部驻地设在兴县蔡家崖牛家大院,主要负责边区军事指挥、作战行动与建军工作。直到1949年大军南下,随军撤离蔡家崖村。贺龙、关向应、林枫、续范亭、吕正操、李井泉、周士第、甘泗淇、牛荫冠、武新宇等晋绥边区党政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时间*长的将近10个春秋。
晋绥军区礼堂内景
1947年4月,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河北省西柏坡村时路居此院;1948年3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从陕北迁往西柏坡,途经兴县蔡家崖村,在这里居住了11天。*的晋绥干部会议,就在这里的晋绥军区礼堂召开的,当年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发表了《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后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并亲笔题写了土地改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总政策,对全国新老解放区的土改、整党工作,以及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产生了深远影响,发挥了重大的指导作用。
旧馆内领导人路居旧址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创建于1962年,主要建筑设施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贺龙等领导同志路居展览室,晋绥干部会议旧址,毛泽东和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旧址和“六柳亭”。还有毛泽东在蔡家崖革命活动展览厅、刘少奇在兴县晋绥边区纪念活动室、贺龙生平事迹展览室、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展览室、晋绥边区革命斗争史陈列室等。
旧馆内的贺龙元帅塑像
纪念馆西院,一尊洁白无瑕的汉白玉贺龙元帅骑马塑像巍然矗立在赫红色花岗岩基座上,“贺龙元帅”四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背后掩映着青松翠柏,显得更加雄伟壮观,令人肃然起敬。
旧馆大门
1994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参观视察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并亲笔题写了馆名。1991年以来,这里先后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吕梁市机关部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和德育教育基地。2008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拨出专款,重新规划了新馆址,建成后的新馆陈列展览面积比旧馆址增加2倍。2011年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新馆开馆,展馆采用蜡像复原、幻影场景等声光电现代多媒体展示手段*反映了晋绥边区军民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于1995年3月被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6月被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公布为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
编辑:2023-10-20 14:09:20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广场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吕梁市兴县蔡家崖乡蔡家崖村。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大厅雕塑“屏障之魂”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的主体建筑原为晋西北*开明士绅、爱国民主人士牛友兰先生的故居和私家花园。该馆由上下两个院子组成,建筑物主要是石拱窑洞、砖包大门、起脊瓦房等,充分体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西北地方民居特色。
纪念馆一角
1940年1月晋西事变后,中共中央军委副参谋长滕代远和晋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政委关向应等人,在岚县史家庄召开了晋西北军政民高干会议,决定成立山西省政府第二游击区行政公署(1941年8月1日改称晋西北行政公署)。提议由国民党元老、抗日爱国将领、山西新军暂编第一师师长、晋西北山西新军总指挥续范亭担任行署主任,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负责人牛荫冠担任副主任,责成续范亭、牛荫冠、刘岱峰负责筹备召开晋西北各界人士代表会议。
馆内洛川会议旧址景观再现
晋西北行政公署(后改称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在蔡家崖村建立以后,组建西北农民银行,发动边区军民开展大生产、纺纱织布运动,同时狠抓民主建政工作,召开各界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人民群众满意的干部,加强了基层政权的组织建设,把基层政权的根基牢牢扎根在群众中。
馆内“英烈墙”与“文电墙”
1941年8月,晋西北军区司令部(后改称晋绥军区司令部)进驻牛家大院,在这里驻扎了8年,指挥过晋西北*的田家会战斗、小善畔战斗、甄家庄战斗、阳会崖战斗,为抗击日军,保卫晋西北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重大贡献。
纪念馆一角
1942年5月2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成立中共晋绥分局的通知》,经过筹备改组,于同年8月正式组建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关向应任书记,林枫任副书记(后任代理书记、书记)。晋西北军政委员会同时撤销,晋西北军区司令部改称为晋绥军区司令部,贺龙任司令员,续范亭为副司令员,关向应任政委,周士第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张平化任政治部副主任。晋绥军区司令部驻地设在兴县蔡家崖牛家大院,主要负责边区军事指挥、作战行动与建军工作。直到1949年大军南下,随军撤离蔡家崖村。贺龙、关向应、林枫、续范亭、吕正操、李井泉、周士第、甘泗淇、牛荫冠、武新宇等晋绥边区党政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时间*长的将近10个春秋。
晋绥军区礼堂内景
1947年4月,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河北省西柏坡村时路居此院;1948年3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从陕北迁往西柏坡,途经兴县蔡家崖村,在这里居住了11天。*的晋绥干部会议,就在这里的晋绥军区礼堂召开的,当年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发表了《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后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并亲笔题写了土地改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总政策,对全国新老解放区的土改、整党工作,以及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产生了深远影响,发挥了重大的指导作用。
旧馆内领导人路居旧址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创建于1962年,主要建筑设施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贺龙等领导同志路居展览室,晋绥干部会议旧址,毛泽东和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旧址和“六柳亭”。还有毛泽东在蔡家崖革命活动展览厅、刘少奇在兴县晋绥边区纪念活动室、贺龙生平事迹展览室、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展览室、晋绥边区革命斗争史陈列室等。
旧馆内的贺龙元帅塑像
纪念馆西院,一尊洁白无瑕的汉白玉贺龙元帅骑马塑像巍然矗立在赫红色花岗岩基座上,“贺龙元帅”四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背后掩映着青松翠柏,显得更加雄伟壮观,令人肃然起敬。
旧馆大门
1994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参观视察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并亲笔题写了馆名。1991年以来,这里先后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吕梁市机关部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和德育教育基地。2008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拨出专款,重新规划了新馆址,建成后的新馆陈列展览面积比旧馆址增加2倍。2011年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新馆开馆,展馆采用蜡像复原、幻影场景等声光电现代多媒体展示手段*反映了晋绥边区军民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于1995年3月被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6月被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公布为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
版权所有:中共吕梁市委党史研究室
备案号:晋ICP备14007065号-1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