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https://oss.lcweb01.cn/joomla/20231011/585b30d6c567e8bab94d9a170f99fcae.jpg)
八路军将领:一粥一饭恒念清正爱民|朱德
编辑:2023-07-27 00:00:00
太行山横亘晋冀豫三省边界,高山连绵,地势险要,西有吕梁山,北有五台山,南临黄河,东接冀鲁平原,是华北的战略要地之一。
1937年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部署八路军3个主力师挥师挺进华北抗日前线,领导广大军民众志成城、浴血奋战,取得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
其中,朱德、彭德怀、左权、邓小平、刘伯承、聂荣臻、贺龙、罗荣桓、李达等将领,在伫马太行浴血抗战的峥嵘岁月里,仅在粥饭之事上,就个个做到严以律己、严禁搞特殊而心系群众,体现了我们党在烽火连天的艰苦环境中恪守清正廉洁、从严治党治军的坚定决心,展现出我们党纪律严明、廉洁自律、克勤克俭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朱德:“根据地这么困难,大家都在吃野菜,啃窝头,你怎么能为我一人把山药蛋切成条子炒菜呢!我们多为前线、多为百姓想想吧。”
朱德和彭德怀在山西武乡八路军总部驻地
自1937年出师华北抗日到1940年春回延安,朱德在华北抗日前线指挥八路军3个主力师转战近3年。每到一处,他不仅运筹帷幄、指挥有方、屡屡取胜,而且总是想方设法为当地百姓排忧解难,即便是在条件极其困难的境况下,他在饮食等生活小事上也时时处处表现出清廉爱民的共产党人本色。1938年春,由于日军“扫荡”围攻,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活非常艰苦。一天,警卫班战士小李送信回来,见老乡正在采集榆钱树叶用来充饥,便也跟着采了满满一碗榆钱。回到司令部,他往榆钱里放了点盐、醋拌了拌,满心欢喜地端给朱德吃。朱德看着这碗榆钱饭,对小李说:“老乡们的生活非常困难,拿榆钱当饭吃,我们吃了,老乡们吃啥?我们八路军是工农子弟兵,要爱护老百姓。要时刻想到老百姓的利益,哪怕是一碗榆钱,也要首先想到老乡……”随后,朱德让小李把这碗榆钱饭,送给了烈属弓奶奶。弓奶奶接过这碗总司令送给她的榆钱饭,激动地抓住警卫员的手,声音颤抖地说:“八路军就是好啊,想的全是咱老百姓!”1939年7月中旬,朱德率八路军总部进驻山西省武乡县砖壁村。总部机关主要军事部门驻在村中玉皇庙。朱德住在距玉皇庙很近的新楼院。新楼院是一座四合院,大门南开,院门口有一盘石碾,村民们常常在这里碾谷子。一天,朱德从玉皇庙出来往住处走。走到院门口时,看见一位老人正在推着碾吃力地碾谷子。朱德健步走到石碾旁,轻声说:“老乡,咱们一块儿碾。”说着便帮忙推起石碾来。老人见是朱德,不知如何是好,连连说:“你歇歇,你歇歇吧,俺自个碾,俺自个碾。”朱德微笑着说:“人多力量大嘛!”仍继续使劲推着石碾一圈一圈地转来转去,一边推还一边了解老人的情况。原来,这位老人叫杨五满,年近60岁,是附近堙里村人。早先他给地主当长工,后来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又无依无靠,便来到砖壁看庙,并取名善有。平时,村里人常接济他一点粮食。他也很尽责,总是把庙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会儿,朱总司令亲自帮他碾谷,而且是肩并肩地推着石碾,一直把谷子碾完。他心里着实高兴和激动。每当村里人和他聊起这件事时,他都会朴实地说一句:“朱总司令真好!”过了几个月,杨五满从乡亲们那里得知,就在那段时间,朱总司令指挥八路军和根据地人民,像碾谷子一样,粉碎了日军5万重兵对太行根据地的第二次“九路围攻”。还有一次,朱德去看望住在村里的一位外国友人。谈完话走出房间后,看见60多岁的房东老大娘在院里推磨。老大娘的丈夫已经去世,家中只有她和一个生病卧床的女儿。朱德连忙走上前去帮她一起磨完了粮食。这位老人想给朱总司令扫扫衣服,急忙回屋里取笤帚,可是等她出来一看,朱德已经远去。朱德率八路军总部驻扎在武乡县王家峪期间,有一次,他从黄崖洞兵工厂视察回来,看到饭桌上摆着一盘刚刚炒好的山药蛋(土豆)丝,脸上露出不悦神色。他把炊事员叫来:“根据地这么困难,大家都在吃野菜,啃窝头,你怎么能为我一人把山药蛋切成条子炒菜呢!我们多为前线、多为百姓想想吧。”说罢,朱德只留下窝头,让勤务员把这盘菜送给了伤病员。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的“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使抗日根据地的物资供应面临极大困难,广大军民陷入没粮吃、没衣穿的困境。在这个严峻的历史关头,党中央、毛泽东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广大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太行根据地军民积极响应党中央、毛泽东的号召,在朱总司令的带领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一天,朱德带领干部战士来到蛟龙坡开荒。在田间地头,大家摆成“一”字形,每人一行争先恐后地刨起来。在朱德身边的新战士小张,觉得总司令年纪大了,同战士们一样干农活,生怕他身体吃不消,便偷偷将镢头伸进朱德的地里,想替他刨几下。没想到的是,刚刨第二下,就被朱德发现了,朱德说:“你这小鬼,怎么能侵犯我的地盘呀?咱们都一样,各刨各的嘛!”说着又举起镢头不甘示弱地使劲刨起地来。小张无计可施,只好乖乖地返回自己那一块地继续翻耕刨作。中午时分,炊事员担着砂罐前来送饭。担子一头挑的是开水,另一头是谷糠和榴儿果炒的炒面。炊事员担心总司令吃炒面不好消化,便特意给他做了一碗小米饭。然而,朱德说什么也不肯吃,他认真地说:“咱们都一样嘛!要吃啥,都吃啥。”说罢,他把小米饭倒进装炒面的砂罐里,用筷子一搅,对大家说:“来,今天咱们一起吃这‘炖鱼钻沙’,将来解放了,再一起喝胜利酒!”于是,朱德和指战员们一样,吃一口炒面,喝一口开水,吃得那样香甜。在朱德眼里,“吃喝”看似事小,实则事大,它关乎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他认为一切从百姓的利益出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更应成为制定纪律的出发点,成为检验是否真正遵守纪律的“试金石”。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纪律,才有“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的党群干群关系,才有“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革命事业的成功。(原文刊载于《党史文汇》2022年第7期)
八路军将领:一粥一饭恒念清正爱民|朱德
编辑:2023-07-27 00:00:00
太行山横亘晋冀豫三省边界,高山连绵,地势险要,西有吕梁山,北有五台山,南临黄河,东接冀鲁平原,是华北的战略要地之一。
1937年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部署八路军3个主力师挥师挺进华北抗日前线,领导广大军民众志成城、浴血奋战,取得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
其中,朱德、彭德怀、左权、邓小平、刘伯承、聂荣臻、贺龙、罗荣桓、李达等将领,在伫马太行浴血抗战的峥嵘岁月里,仅在粥饭之事上,就个个做到严以律己、严禁搞特殊而心系群众,体现了我们党在烽火连天的艰苦环境中恪守清正廉洁、从严治党治军的坚定决心,展现出我们党纪律严明、廉洁自律、克勤克俭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朱德:“根据地这么困难,大家都在吃野菜,啃窝头,你怎么能为我一人把山药蛋切成条子炒菜呢!我们多为前线、多为百姓想想吧。”
朱德和彭德怀在山西武乡八路军总部驻地
自1937年出师华北抗日到1940年春回延安,朱德在华北抗日前线指挥八路军3个主力师转战近3年。每到一处,他不仅运筹帷幄、指挥有方、屡屡取胜,而且总是想方设法为当地百姓排忧解难,即便是在条件极其困难的境况下,他在饮食等生活小事上也时时处处表现出清廉爱民的共产党人本色。1938年春,由于日军“扫荡”围攻,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活非常艰苦。一天,警卫班战士小李送信回来,见老乡正在采集榆钱树叶用来充饥,便也跟着采了满满一碗榆钱。回到司令部,他往榆钱里放了点盐、醋拌了拌,满心欢喜地端给朱德吃。朱德看着这碗榆钱饭,对小李说:“老乡们的生活非常困难,拿榆钱当饭吃,我们吃了,老乡们吃啥?我们八路军是工农子弟兵,要爱护老百姓。要时刻想到老百姓的利益,哪怕是一碗榆钱,也要首先想到老乡……”随后,朱德让小李把这碗榆钱饭,送给了烈属弓奶奶。弓奶奶接过这碗总司令送给她的榆钱饭,激动地抓住警卫员的手,声音颤抖地说:“八路军就是好啊,想的全是咱老百姓!”1939年7月中旬,朱德率八路军总部进驻山西省武乡县砖壁村。总部机关主要军事部门驻在村中玉皇庙。朱德住在距玉皇庙很近的新楼院。新楼院是一座四合院,大门南开,院门口有一盘石碾,村民们常常在这里碾谷子。一天,朱德从玉皇庙出来往住处走。走到院门口时,看见一位老人正在推着碾吃力地碾谷子。朱德健步走到石碾旁,轻声说:“老乡,咱们一块儿碾。”说着便帮忙推起石碾来。老人见是朱德,不知如何是好,连连说:“你歇歇,你歇歇吧,俺自个碾,俺自个碾。”朱德微笑着说:“人多力量大嘛!”仍继续使劲推着石碾一圈一圈地转来转去,一边推还一边了解老人的情况。原来,这位老人叫杨五满,年近60岁,是附近堙里村人。早先他给地主当长工,后来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又无依无靠,便来到砖壁看庙,并取名善有。平时,村里人常接济他一点粮食。他也很尽责,总是把庙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会儿,朱总司令亲自帮他碾谷,而且是肩并肩地推着石碾,一直把谷子碾完。他心里着实高兴和激动。每当村里人和他聊起这件事时,他都会朴实地说一句:“朱总司令真好!”过了几个月,杨五满从乡亲们那里得知,就在那段时间,朱总司令指挥八路军和根据地人民,像碾谷子一样,粉碎了日军5万重兵对太行根据地的第二次“九路围攻”。还有一次,朱德去看望住在村里的一位外国友人。谈完话走出房间后,看见60多岁的房东老大娘在院里推磨。老大娘的丈夫已经去世,家中只有她和一个生病卧床的女儿。朱德连忙走上前去帮她一起磨完了粮食。这位老人想给朱总司令扫扫衣服,急忙回屋里取笤帚,可是等她出来一看,朱德已经远去。朱德率八路军总部驻扎在武乡县王家峪期间,有一次,他从黄崖洞兵工厂视察回来,看到饭桌上摆着一盘刚刚炒好的山药蛋(土豆)丝,脸上露出不悦神色。他把炊事员叫来:“根据地这么困难,大家都在吃野菜,啃窝头,你怎么能为我一人把山药蛋切成条子炒菜呢!我们多为前线、多为百姓想想吧。”说罢,朱德只留下窝头,让勤务员把这盘菜送给了伤病员。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的“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使抗日根据地的物资供应面临极大困难,广大军民陷入没粮吃、没衣穿的困境。在这个严峻的历史关头,党中央、毛泽东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广大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太行根据地军民积极响应党中央、毛泽东的号召,在朱总司令的带领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一天,朱德带领干部战士来到蛟龙坡开荒。在田间地头,大家摆成“一”字形,每人一行争先恐后地刨起来。在朱德身边的新战士小张,觉得总司令年纪大了,同战士们一样干农活,生怕他身体吃不消,便偷偷将镢头伸进朱德的地里,想替他刨几下。没想到的是,刚刨第二下,就被朱德发现了,朱德说:“你这小鬼,怎么能侵犯我的地盘呀?咱们都一样,各刨各的嘛!”说着又举起镢头不甘示弱地使劲刨起地来。小张无计可施,只好乖乖地返回自己那一块地继续翻耕刨作。中午时分,炊事员担着砂罐前来送饭。担子一头挑的是开水,另一头是谷糠和榴儿果炒的炒面。炊事员担心总司令吃炒面不好消化,便特意给他做了一碗小米饭。然而,朱德说什么也不肯吃,他认真地说:“咱们都一样嘛!要吃啥,都吃啥。”说罢,他把小米饭倒进装炒面的砂罐里,用筷子一搅,对大家说:“来,今天咱们一起吃这‘炖鱼钻沙’,将来解放了,再一起喝胜利酒!”于是,朱德和指战员们一样,吃一口炒面,喝一口开水,吃得那样香甜。在朱德眼里,“吃喝”看似事小,实则事大,它关乎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他认为一切从百姓的利益出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更应成为制定纪律的出发点,成为检验是否真正遵守纪律的“试金石”。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纪律,才有“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的党群干群关系,才有“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革命事业的成功。(原文刊载于《党史文汇》2022年第7期)
版权所有:中共吕梁市委党史研究室
备案号:晋ICP备14007065号-1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