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栉风沐雨历百年 再创辉煌泽千秋


编辑:2023-01-11 17:44:35

吕梁是著 名的革命老区,党在吕梁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四运动和大革命时期,吕梁就涌现出贺昌、张叔平等一批进步青年,他们在吕梁乃至山西传播马克思主义,对吕梁团员、党员队伍的发展、组织的建立及革命活动的开展给予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1923年夏,太原省城以外的第一个县城团支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汾阳支部在汾阳建立;1925年10月下旬,吕梁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共汾阳特别支部诞生,成为吕梁人民政治、生活的大事件,从此,饱受苦难的吕梁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至大革命失败前,吕梁地方党组织有1个地委、10个基层支部,近80名党员。进入土地革命时期,尚未遭到破坏的吕梁地方党组织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勇敢积极地向*势力进行了坚决斗争,革命的火焰始终未曾熄灭:山西第一支工农武装——晋西游击队震慑了阎锡山*地方政权;红军东征战役打响后,处于较长时期隐蔽的党员趁时而出,积极配合红军地方工作团开展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等项工作;红军地方工作团所到之处,党的组织得到部分重建。该时期,中共吕梁地方组织曾有11个县委(工委),17个支部(小组)。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吕梁地方组织进入了恢复、发展的历史阶段。至1945年8月,作为晋绥边区党政军首府所在地的吕梁,先后有地级党组织17个,下属29个县委(工委),62个区委,259个支部,党员10243名。吕梁党组织领导吕梁军民前赴后继、倾力奉献,配合八路军主力,有力地保卫和支援了陕甘宁边区,畅通了党中央与各抗日根据地的联系,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吕梁地方党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1945年9月,中共吕梁区党委成立,加强了党对吕梁区域各项工作的领导。1948年12月底,先后有7个地委(中心县委),下属32个县委,77个区委,党员27796人。吕梁作为中共中央实施战略转移的重要依托地和实践地,吕梁党组织领导吕梁军民为保卫和支援陕甘宁边区,确保西北战场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推动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9年9月,中共汾阳地委、中共兴县地委成立。根据当年统计,汾阳地委、兴县地委下属20个县委,118个区委,1207个基层支部,党员39930名。新中国成立后,当家做主的吕梁人民豪情满怀地踏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征程。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改革和恢复经济的艰巨任务,汾阳和兴县地委根据党中央和山西省委的指示,进行了整党整风、新区土改、稳定金融、**、“三反”、“五反”和抗美援朝等运动,为大规模、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汾阳地委、兴县地委相继撤销后,吕梁11个县级党的组织分别由忻县地委、临汾地委和榆次地委领导。

   1971年4月,为了适应战备和加强对边远山区的领导,国务院批准恢复成立吕梁地区;原属临汾、忻县、榆次地区的10个县复归吕梁区管辖,先后组建交口县、柳林县、恢复方山县。1972年3月,吕梁地委下属13个县委,232个公社党委,5282个党支部,党员72983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4年吕梁撤地设市后,吕梁市委领导吕梁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社会经济等指标名列全省前茅。2005年,吕梁市委下属13个县市区委,288个基层党委、320个总支,7141个支部,党员163531名。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吕梁视察指导,为吕梁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给全市干部群众以巨大鼓舞。吕梁市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吕梁人民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2020年,吕梁1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43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当年,中共吕梁市委下属13个县(市区)委,各级党委298个,总支505个,党组512个,支部8381个,党员198376人。

   回顾中共吕梁地方组织从创建伊始,团结带领吕梁人民不懈奋斗,走过的艰难、曲折而辉煌的历程,目的就是让大家铭记历史,坚守初心,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吕梁精神,勠力同心,奋力拼搏,努力建设美丽幸福吕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吕梁市各县(市、区)

第一个中共组织分布示意图

300016

栉风沐雨历百年 再创辉煌泽千秋


编辑:2023-01-11 17:44:35

吕梁是著 名的革命老区,党在吕梁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四运动和大革命时期,吕梁就涌现出贺昌、张叔平等一批进步青年,他们在吕梁乃至山西传播马克思主义,对吕梁团员、党员队伍的发展、组织的建立及革命活动的开展给予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1923年夏,太原省城以外的第一个县城团支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汾阳支部在汾阳建立;1925年10月下旬,吕梁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共汾阳特别支部诞生,成为吕梁人民政治、生活的大事件,从此,饱受苦难的吕梁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至大革命失败前,吕梁地方党组织有1个地委、10个基层支部,近80名党员。进入土地革命时期,尚未遭到破坏的吕梁地方党组织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勇敢积极地向*势力进行了坚决斗争,革命的火焰始终未曾熄灭:山西第一支工农武装——晋西游击队震慑了阎锡山*地方政权;红军东征战役打响后,处于较长时期隐蔽的党员趁时而出,积极配合红军地方工作团开展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等项工作;红军地方工作团所到之处,党的组织得到部分重建。该时期,中共吕梁地方组织曾有11个县委(工委),17个支部(小组)。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吕梁地方组织进入了恢复、发展的历史阶段。至1945年8月,作为晋绥边区党政军首府所在地的吕梁,先后有地级党组织17个,下属29个县委(工委),62个区委,259个支部,党员10243名。吕梁党组织领导吕梁军民前赴后继、倾力奉献,配合八路军主力,有力地保卫和支援了陕甘宁边区,畅通了党中央与各抗日根据地的联系,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吕梁地方党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1945年9月,中共吕梁区党委成立,加强了党对吕梁区域各项工作的领导。1948年12月底,先后有7个地委(中心县委),下属32个县委,77个区委,党员27796人。吕梁作为中共中央实施战略转移的重要依托地和实践地,吕梁党组织领导吕梁军民为保卫和支援陕甘宁边区,确保西北战场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推动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9年9月,中共汾阳地委、中共兴县地委成立。根据当年统计,汾阳地委、兴县地委下属20个县委,118个区委,1207个基层支部,党员39930名。新中国成立后,当家做主的吕梁人民豪情满怀地踏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征程。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改革和恢复经济的艰巨任务,汾阳和兴县地委根据党中央和山西省委的指示,进行了整党整风、新区土改、稳定金融、**、“三反”、“五反”和抗美援朝等运动,为大规模、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汾阳地委、兴县地委相继撤销后,吕梁11个县级党的组织分别由忻县地委、临汾地委和榆次地委领导。

   1971年4月,为了适应战备和加强对边远山区的领导,国务院批准恢复成立吕梁地区;原属临汾、忻县、榆次地区的10个县复归吕梁区管辖,先后组建交口县、柳林县、恢复方山县。1972年3月,吕梁地委下属13个县委,232个公社党委,5282个党支部,党员72983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4年吕梁撤地设市后,吕梁市委领导吕梁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社会经济等指标名列全省前茅。2005年,吕梁市委下属13个县市区委,288个基层党委、320个总支,7141个支部,党员163531名。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吕梁视察指导,为吕梁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给全市干部群众以巨大鼓舞。吕梁市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吕梁人民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2020年,吕梁1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43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当年,中共吕梁市委下属13个县(市区)委,各级党委298个,总支505个,党组512个,支部8381个,党员198376人。

   回顾中共吕梁地方组织从创建伊始,团结带领吕梁人民不懈奋斗,走过的艰难、曲折而辉煌的历程,目的就是让大家铭记历史,坚守初心,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吕梁精神,勠力同心,奋力拼搏,努力建设美丽幸福吕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吕梁市各县(市、区)

第一个中共组织分布示意图

300016

版权所有:中共吕梁市委党史研究室
备案号:
晋ICP备14007065号-1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集团

版权所有:中共吕梁市委党史研究室(吕梁市地方志研究室)         
 监督电话:0358-8222182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备案号:
晋ICP备14007065号-1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集团